提起毒品,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鸦片、大麻、冰毒这些最常被提及的传统毒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注意: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本身并不违法,在合法用途内可以作为药品使用,但是违法滥用就变成了毒品。)
当前出现了一些区别于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新型毒品,主要是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管制、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
“笑气”:“笑气”为一氧化氮,无色有甜味气体,是一种氧化剂。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发笑,甚至致幻,易造成大脑缺氧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精神障碍。
含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利用依托咪酯的麻醉作用,将其制成“烟粉”“烟油”等毒品替代品,添加进电子烟进行销售。(2023年9月,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公告,规定自2023年10月1日起,“依托咪酯”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非法吸食、持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依托咪酯将按涉毒违法犯罪处理)
此外,还有一些披着“羊皮”的“狼”,表面看上去是零食、饮料等物品,但其实就是毒品,借用“羊皮”来迷惑大家:
“听话水”:俗称“神仙水”,包装类似口服液,实际含有Y-羟基丁酸(管制精神药品),无色无味,食用后可能导致暂时性记忆丧失、致幻,大量使用易急性中毒。
“可乐”:伪装成“可乐”的氯胺酮、冰毒、摇头丸等混合物,红色瓶装液体,外包装跟普通可乐没有区别,食用后致人产生幻觉,全身高热发狂。
“奶茶”:伪装成“奶茶”的氯胺酮、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混合物,呈粉末状,多用奶茶、咖啡、茶叶包包装掩饰,饮用后极度亢奋、情绪脆弱不稳定、意识模糊、产生幻觉。
“致幻邮票”(LSD):主要成分为麦角酸二乙胺,形似小型邮票,印着花纹图案,一般嚼食或舌下含服,会有强烈致幻、身体麻痹的效果。
新型毒品种类繁多,上述列举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稍有不慎就会被迷惑。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毒品呢?
1. 认清毒品的危害和种类,多学习相关知识。
2. 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不因挫折而颓废吸毒。
3. 慎重交友,警惕“朋友”的怂恿。
4. 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坚决不尝第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