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宜昌市兴山县人民法院官方网站,今天是:

试论人的心理调适

2007-09-11 12:05
来源: 本院
作者: 万国知

   内容提要:人的因素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中,都能做好和谐相处,就能促使社会更加和谐。人在社会大环境中怎样才能做到和谐相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一个人保持良好心态的关键是要做好心理调适。本文就人的心理调适的作用、内容和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人、心理、调适

人的一生总是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并因此使人的情绪常常产生变化:有时高兴、愉快、亢奋;有时沮丧、失意、愤懑。这些情绪的变化又往往对一个人的生活、工作、交际产生巨大的影响。情绪是人的心理的外部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心理便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如何调节一个人的情绪,使之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转化,关键因素就是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使自己的心理适应外界环境。本文就一个人的心理调适的作用、内容和方法谈谈个人愚见。

一、人的心理调适的作用

所谓心理调适是指人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而进行的自我调节和平衡。

人的心理调适目的是通过调适,克服、排除人的心理障碍和疾患,达到和保持心理健康状态。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偏差与障碍,进行心理调适既可保持身心健康,又可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说,心理调适有如下几个作用:

(一)防治身心疾病。人的心理和生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生理上的不适,会影响心理状况,心理上的变化也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医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不愉快,体内会分泌有害物质,损害人的健康。如人在焦虑、愤怒、怨恨时,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可导致胃溃疡;人在恐惧和悲痛时胃粘膜变白,胃酸停止分泌,会引起消化不良。经验也告诉我们,长期思想压力过大,过度忧虑、郁闷、疑忌等就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和病变,如心慌气短、血压高、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精神衰弱症、失眠症以及头痛、胃痛、脾肝不适、消化功能低下等等,我们平时所说的“怒气伤肝”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人进行心理调适,不仅有利于工作、学习、生活,也有利于养生防病,促进身心健康。

(二)维护心理健康。人的心理健康表现形式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智能正常:即有正常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思维推理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等。智能正常是个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保证,也是与周围环境保持较好协调的基础。二是情绪正常。即有正常的喜怒哀乐。三是人格健全。人格既有人的立场、观点、理想、信念的内容,又有人的能力、兴趣、性格、气质、道德和品格等特征。健全的人格必须具有正确的立场、观点、远大而实际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同时,还必须具有健康的情绪、良好的兴趣、坚强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以及正常的人格表现。四是行为协调。人的行动是受意识支配的,心理健康者的意识与行为是协调的,并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在相同或类似情境下经常表现出协调一致的行为。心理健康与否,有赖于人的自觉调整。人生境遇复杂多变,人生道路总会遇到各种坎坷和艰难困苦,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人心理往往也是复杂多变,如何让自己的心理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心理调适,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健康,以确保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三)协调人际关系。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必然与他人发生一定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聪明才智的有效发挥。例如:有的人聪明能干、才华出众、水平高、能力强、工作绩效突出,但由于性格方面等因素,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长期怀才不遇,很难有成就。而有的人虽不甚聪慧、能力一般、政绩平平,但具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却往往能获得好感和成就。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自身因素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原因。实际上,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心理状况的调适,也就是说,人际关系也要受到个人智力、气质、性格、品德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要求他人理解自己,首先要正确地对待他人。当一个人不能正确对待别人时,除客观因素之外,一般都是主观因素,即心理因素出了问题:或是在认知过程中脱离实际;或是在性格特点上与他人出现较大的距离;或是在气质倾向上与他人不能相投;或是在情感表现上与他人形成反差。这种情况如不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就会危及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因此,一个人应该了解自己的性格,控制自己的情绪,调适自己的状态,通过调适,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保持融洽友好的人际关系。

(四)提高工作绩效。一个人的工作绩效直接影响着行政效能,而工作绩效在很大的程度上又与其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会遇到很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在工作、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压力及需要解决的困难;在社会和家庭中会遇到各种矛盾。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能给一个人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进而影响到工作绩效,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心情好、情绪高的情况下,往往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解决问题亦有创造性,工作效率很高;而心情不好,情绪较低时,往往思维迟钝,精神恍惚,行为失准,工作效率就低,甚至出现差错和失误。因此,一个人主动调节自己心理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境,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

二、心理调适的内容

一个人的心理调适主要是对不良心理的调适,其目的是将不良的心理通过调适,使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不良心理通常表现在顺境和逆境两个方面。

(一)顺境中的不良心理

所谓的顺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期待与周围环境取向一致的客观情景,他的心理反映主要表现在满意、愉悦、喜爱和高兴,外部表现则为情绪高亢。顺境的种类有很多,有人际关系融洽带来的顺境;有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而带来的顺境;有工作能力强有了用武之地而带来的顺境;也有很多偶然因素带来的顺境等等,不管哪种顺境,都是一种对个人发展有利的环境。但是,顺境同样会出现心理偏差,如果对这些偏差不及时进行调适,往往会使顺境转变为逆境,有利环境转变为不利环境,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顺境中的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张狂心理。由于一个人处于顺境时,往往使自己的工作、学习、办事、晋升得心应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种环境也会让一个人产生狂骄自大、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当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和工作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赏识的时候,容易使人滋生出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心理,外部则表现为:傲慢无礼、固执已见;当一个人傍上了某个领导的关系,给自己带来便利的时候,容易使人因“狐假虎威”而产生出有恃无恐的心理,外部表现形式则为蛮横、虚伪、不顾大局、媚上欺下、盛气凌人,为人处事口气变大、脾气变坏、动辄指责他人、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这种张狂心理会造成一个人认识失准、行为失实,陷入误区,影响前程。

2、自负心理。一个人的学识和才能受到上级的赏识,其意见和建议常被采纳,工作成绩显著,常得到同事的赞扬和羡慕,就会产生出一种自信心理。因为这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若如再被提拔,就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此时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就会被心理上产生的偏差引入歧途,就会不自觉地产生心理障碍,就会表现出极端的自信和过分的自负,这种自信和自负使他不能客观地对待自己,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与忠告,影响了对周围环境的客观观察,降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3、为所欲为的心理。由于顺境能给人带来无比喜悦,时间一长,喜悦越盛,这种心境往往最容易使一个人得意忘形,为所欲为:工作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得到赏识的人,时间一长,就会变得听不进别人意见,不愿再学习、不愿再创新,排斥新生事物、固步自封、思想麻木,产生保守或禁锢心理;靠某种关系而得到顺境的人,往往也会产生过分的依赖,认为“人靠大树好乘凉”,于是会出现胆大妄为、送礼行贿、贪污腐化、无恶不作,专心培植关系,无心做好工作,忘乎所以,为所欲为,这种心理往往会遗害无穷,使一个人走向畸形的发展轨道。

(二)逆境中的心理

逆境表明周围的客观环境制约或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即个人心理期待与外部环境的取向相悖。如人事制度的某些弊端,嫉贤妒能的不良风气,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等等所构成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会给那些能力强、水平高的人和那些认真、负责、廉洁、正直、勤奋、高效工作的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他们不是改变自己的美好初衷而随波逐流,就是顶着压力艰难奋斗。逆境的造成也有主观上的原因。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犯了错误而使自己陷入逆境;有些人不善于人际关系,再加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与环境不适应等。这些因客观或主观原因造成的逆境,都会给人的发展以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逆境中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沮丧心理。一个人在境遇不佳时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其突出表现是无端地自责,对工作、对事业、对前途缺少自信。他们常常担心自己说的话没人听,领导对自己不信任,同事对自己不支持,感到受到冷落,因此,产生一种自卑、空虚、苦闷、消沉的情绪。特别是那些受过挫折或犯了错误而受到惩戒的人,更容易产生沮丧心理。这种人情绪低落,凡事都往坏处想,内心痛苦、自责、深感失落,少数人会转化为绝望心理,严重的甚至产生想结束自己一生或危害他人与社会的错误想法和行为。

2、抱怨心理。一个人对处境不满常常会产生抱怨心理。抱怨是求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是内心不满的一种反应和发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因失去某种依赖关系,使自己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产生的抱怨心理。如单位领导工作变动,使自己受到赏识的领导调离了本单位,新来的领导对自己不象前任领导那样看高自己,于是就产生了抱怨,认为前任领导如何好,现任领导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产生了满腹的怨恨情绪,经常表现为牢骚满腹,不顾大局,消极怠工。二是因有些具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产生了抱怨。如有的要求解决子女就业而没解决,有的要求工作调整没有调整,或是有的因某张条子没有报销,有的因自己的建议没被领导采纳等等,都容易产生抱怨心理。三是当同事或下属被晋升、提拔或表彰时,攀比之下感到不服气,而产生了抱怨。四是对一些客观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不能接受而产生抱怨情绪,如看不惯那些拉关系走后门等一些不良现象而产生了“世风日下”的抱怨。抱怨容易引起误会、隔阂、不利于人际关系协调。

3、嫉妒心理。有些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好,对别人的成绩或成功讽刺挖苦,甚至造谣诋毁,打击陷害。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自己与周围环境出现失衡,既不能正确地看待他人,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毫无道理地把自己的不满和不顺归咎于别人。一旦形成嫉妒心理,自己往往不能认识这是一种没有道理,有悖于公德的行为。嫉妒心严重的人,有时甚至不能控制自己,以致做出丧失理智和人格之事。这类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屡有发生,教训极为深刻。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个人在组织或上级面前产生的一种对抗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有的是因上级的失误,或待人不公平、不公正所致,有的是因一个人的个人意见与领导相对立,而采取的一种不信任态度。这种从感情出发,不考虑是非对错的情绪,通常表现为冷漠,或无故反对,或借故顶撞,或明抗暗拖等等。这种心理妨碍人际沟通交流,影响上下级关系,影响工作,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状况。

5、紧张心理。人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强烈刺激,特别是违背人意的刺激时,思想活动激烈,容易出现紧张心理。这种压力的加剧,迫使人急于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因此,思想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从心理上讲,为了应付过度的持续的紧张状态,人体的部分器官活动加剧,以求得生理反应的平衡,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些器官的功能失调导致疾病。从心理上讲,紧张的情绪往往伴随着焦虑、烦躁、情绪波动、易激动、发脾气等心理反应,过度地压力使人的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神经活动失调,可能引起失眠,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思路中断,记忆衰退,过于敏感,对外界事物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一个人若处于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常会造成失误或犯错误。

对以上这些不良心理,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加以调适和排除。

三、心理调适的方法

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正确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并按此规律存在和发展。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本质上也是客观的。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尊重客观事实,按客观规律办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本质。正确的世界观能正确地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能用来看待人生、指导工作和生活。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学习、工作、生活、前途等各种问题,人们对待这些问题的认识,决定其对待人生的根本态度。人生观与世界观是紧密联系的,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心理学认为,人生观处于心理现象的最高层次,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而且是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者。

价值观主要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方面。人生的基本问题,说到底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价值在于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和贡献。

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正确地看待生活,正确地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正确对待各种境遇。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能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出适度的心理反应,就能正确地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个人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适时分析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取决于神经生理机能健全状况和个体心理素质状况及周围环境状况三个因素。而这三个因素一般都是动态的,特别是第三个因素,是不依赖于人的心理而居于人的主观世界之外的。所以心理健康状态不是稳定的,一个人要想保持自己的心理处于长期健康状态,就必须适时地做心理健康检查。

一是分析期望目标和可能实现因素的距离。一般来说,不论工作或生活都有一个期望目标,他们中希望在某段时间内取得好的成绩,或希望自己的职务或职称得到提升,或希望能解决某些问题等等。但是,这些期望目标只是一种内在的愿望,它与现实存在着距离,也就是说,它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因此,一个人的期望目标要切合实际,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和客观实际确定自己合理的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自己的期望目标押在某一个关系人身上,这样一旦关系人变动,自己的期望便会破灭,引起无谓的焦躁不安,造成心理压力,使之产生沮丧、忧虑、烦恼等不良心理。

二是分析自我的情绪变化。人的情绪是人的心理健康的晴雨表。一般来说,情绪如果始终处于愉悦状态,就表明心理基本健康,如果情绪低沉,心理处于不安状态,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出现了心理障碍,需要认真找出症结加以调适,以避免出现新问题。

三是分析人际关系的变化。人的许多心理状态会在人际关系中有所反映。通过观察别人对你的态度变化来检查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中,人们大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别人疏远自己时,常是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出了毛病;当他人愿意接近自己时,则说明你的行为正常,情绪稳定。通过人际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自己心理健康的状态并适时调适。

(三)采取合理的调适措施

一个人出现不良心理现象是很正常的,很普遍的,关键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调适措施,尽量排除心理上的障碍。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自我克制。克制是凭借自己的理智和意志控制自己的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流中,一个人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厌烦和气恼的人与事。遇到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想采取一些极端措施以泄心头之气,殊不知,这样虽然解了一时之气,但也因此产生了矛盾,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给自己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因此,一个人必须学会克制,只有克制才能冷静、理智地减少摩擦,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如果遇到不快、情绪激动、怒火中烧时不妨暗暗数数,火气越大,数的数越多,或者有意避让,转移自己的思维,直到情绪稳定为止。自我克制能力也是一个人修养和成熟程度的反映。

2、自我调节。“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一个人遇到困难、挫折、烦恼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平缓自己的心理,减少紧张、焦虑不安、愤怒等不良情绪,学会疏解积怨与不满。例如,当一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打击报复,或故意挨整时,你可以迅速调整心态,向有利于心情愉快的方向调整注意力,比如你喜欢写作的,此时可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学问,喜欢画画的可以买些纸来,研究画画等,以此排谴心中的烦闷。此时切忌找领导扯皮,找与此有关的人谩骂,或是闹情绪、不工作、破罐子破摔等等,如果是这样,只会把自己置于更加被动的境地而使自己永无出头之日。有的人因职务和岗位发生了变化,或免职、降职或换岗(一般会换到更差的岗位)、或受冷遇等等,自然会引起自己的不满、怨恨。这个时候,你就应该迅速调整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说话办事与自己所处的位置对应起来。你原来一直当领导,现在没当领导了,你就应该从领导角色迅速调整到普通百姓的角色;假如你从一个很热门的岗位调整到比较冷或无人求的单位,你也应该从那种千呼万拥的角色中迅速调整到门庭冷落的角色,并做到在新的岗位上安下心来,扎实工作,才能平和自己的心态;如果你想升职,并找了张三,也委托了李四,认为十拿九稳而做好了上任的准备,结果事不如愿,此时,你应该迅速从高期望中冷静下来,思维迅速回归原位,并继续扎实工作,虚心待人,你的人生道路才会越来越宽广。如果,你在那里骂张三没努力,恨李四说了你的坏话,甚至找上门吵架、斗狠,就会使自己的发展处于不利境地。总之,一个人必须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学会自我调节,稳住自己的情绪,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得心应手。

3、自我警示。针对自己易出现的偏差,写些警句或座佑铭挂在自己的办公室或置于案头来告诫自己。例如:针对自己性格暴躁,容易冲动的特点,可以写上“柔是立身之本,钢是惹祸之胎”;为了克服气盛好斗的情绪,写上“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克服骄傲思想,可以写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了克服自己喜欢谈论他人的毛病,可写上“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等警句告诫自己,提醒自己。

4、自我减压。一个人由于工作压力大,受到委屈,或者因竞争激烈,事不如意,内心积怨多而产生积恨情绪,你可以逛公园、看喜剧,搞一些娱乐活动,开心开心,以减少心理压力。或者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工作和生活中吃亏或被误解是常有的事”来自我安慰、自我平衡。也可以找信任的人倾诉、交流,争取他人的开导、劝解和疏导,以减少心理压力。

5、弱化烦恼。不要积忧,不要强化烦恼,不要把此烦恼和彼烦恼联系起来,具体烦恼具体解决,不算总账;不要自寻烦恼,不要人为地把烦恼加以想象、扩大;要正确对待人生的沉浮和得失,不攀比,要保持心境平和。心境平和可以平衡阴阳,理顺气血,调节情绪,可以使人身心健康、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在纷繁的人生中,能保持心境平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学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信心和气度。

6、学会体谅人。一个人考虑问题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也不要钻“牛角尖”,走“死胡同”。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和体谅他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得到别人的尊敬、理解,自己首先要学会尊敬理解别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要遇到很多事和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在跟人和事打交道,在这些交道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人人融洽,各有各的性格,如果你不会宽容别人、体谅别人,事事斤斤计较,凭个性要求别人,那只会使人际关系更糟糕。对不顺心的事情看得开些,跳出原有的圈子,把精力集中到新的事情和目标上,使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许多时候因他人而气恼,但用“他人气我我不气”处之,你就能忘记前嫌、原谅别人、自己也消了气。

7、目标引导。人生有了正确的目标和追求,生活就会充实,就会有意义,人也就会大度。一个人要通过建立目标的方式,不断引导自己向积极、有益的方向努力,使自己处于一种不断努力和追求,不断有所成就的氛围之中,保持精神的充实和愉快。凡事要顺其自然,尽力而为,在不如愿时,也不能气馁,不要强求,而是面对现实,着眼未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确定目标,一定要量力而行,切实可行,不可过高、过急,避免因目标难于实现而产生负面效应。

8、主动适应环境。环境对人的成长、成才、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什么人都愿意在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良好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客观现实往往很难使每个人都如愿。因此,无论你的处境是多么地无奈,都要主动适应环境,而不可能要求环境适应于你。你因靠之依赖的某种关系人的变动,而使环境变得对你不利,如果你不迅速调整角色,适应新的环境,反而在那里横挑鼻子竖挑眼,不顾大局,工作消极,你就会被现在的环境所淘汰。要记住,人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采取乐观的态度,在顺境中利用有利的因素寻求更大发展,在逆境中善于谋求适应,并在适应中去努力改造环境。

总之,心理调适的方法还有很多,关键的一点就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凭个性处事,当个性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心理调适,使个性适应环境。